机器人核心部件、工业运控软件公司,要么已上市,要么在上市的路上,一级市场可被投资的案子越来越少;而机器人控制器正是难得的稀缺机会!
本文要点:
- 核心部件和运控软件,是二级市场热点
- 一台控制器售价≈3~6台减速器售价
- 国产部件,已对进口部件全线替代
- 国产的机器人控制器,性价比更优
- 年销万台本体品牌商,正在出现
- 通用的机器人控制器,占有率将>50%
- 控制器公司的净利润,可达数亿元
- 投资控制器回报空间,3年几十倍
1. 国产机器人核心部件、工业运动控制软件,是二级市场热点
先看3家对标公司:
- 科创板减速器第一股绿–谐波谐波,上市前一年(2019)收入为1.86亿,上市后百亿左右市值,再次证明了二级市场长期看多:有壁垒的头部的核心部件公司!

- 激光行业的工业运控软件龙头–柏楚电子,上市前一年(2018年)收入为2.45亿,现在有200多亿市值。工业运控领域上市公司,还有好几家。

- 国外某工业运控软件公司,200人左右,每年10+亿的软件收入。未上市;如上市,预计数百亿市值。
然而,
这些股市高PE溢价的热点公司,在一级市场却是另一种(低调的)存在:柏楚没有融过资!绿的只融了两轮!


本文试图分析一、二级市场没有形成共识的原因,以及如何在一级市场形成共识前,精准布局!(这类核心部件和工业软件项目一旦形成共识,就很难能投进去了)
一直以来,核心部件和运控软件厂商面临着3个论证题:市场规模小、下游客户竞争大、进口同行竞争大
- “全部市场规模也就十来亿,太小了!”
- “下游客户都想自研,第三方部件和运控软件厂商,没机会!”
- “国产部件性能不行,和进口差距巨大!”
但实际上,绝大部分行业到达一定体量后,就会自然进化成核心部件+整机商+集成商,以全社会的协作,实现最高效率和最高性能的共赢。这时专注在核心部件的公司,会形成1家独大的局面,形成各种(规模/网络/双边/边际/头部/数据/品牌)效应,构建起坚实的壁垒和拥有定价权。
关于国产部件性能,建议看看绿的招股书,前5大客户里有三家是著名海外大厂。
接下来的3个选择题是:
- “哪些领域,还有核心部件、运控软件案子?”
- “什么时机出手?”
- “垄断1个领域之后,未来能做成:跨行业通用运控平台吗?”
机器人控制器,兼具机器人核心部件和工业运控软件的双重题材,同样面临着上面3个论证题:市场规模小、每个本体厂都想自己做控制器、如何与Keba/Codesys大厂竞争。与绿的和柏楚一样,在质疑声中从几十家竞品中成长出了1、2家头部控制器公司,正是投资的好时机!
最sweet的投资时机是:某个领域的核心部件公司,已经从几十家竞争剩下1、2家,头部公司一目了然;而本领域也蓄势待发,如同2010年智能手机行业。这时以1~3亿估值投资头部公司,在3-5年会有几十倍甚至百倍的投资回报。投资的确定性和成长性,都很好!
控制器市场规模和减速器相当;众多工艺开发者倒逼控制器统一通用开放;工艺库和智能算法库的增值价值大;客户粘性高;替换成本高;软件的边际成本低;强者恒强/大者恒大的工业软件壁垒高。控制器作为机器人最软的核心部件,横向成长为有网络特性的底层工业数据入口平台,纵向在各行业扇形复制工艺包和智能算法,打造机器人生态和通用的跨行业运动控制软件平台。
判断案子的核心指标,还是我一贯推荐的:“主营标品的大客户复购回款的持续增速”
2.一台控制器的售价≈3~6台减速器的售价
- 基础版控制器的售价,约5000元;高级版控制器(含工艺包、智能算法等)的未来售价,可达万元。
- RV减速器售价,约2000元;谐波减速器售价,约700~1500元。
- 现在控制器的市场规模,与减速器相当。未来机器人会越来越智能,控制器及其构建的生态,在本体成本的占比越来越高,价值越来越大。
3.国产机器人核心部件,已实现对进口的全线替代
- 国产部件,价格是进口的1/3~1/2。
- 国产部件,性能与进口的差距已日渐缩小,某些指标甚至超越进口。
- 国产部件的迭代速度,远超进口厂家。
- 减速器已大批量出货给国际大厂。年出货量过万台的企业,已有多家。

- 伺服驱动器企业,已占据了中低端市场;中高端市场,也有所斩获。
- 焊接机器人3D引导智能相机,国产占有率超过50%;力控传感器,国产器件已批量出货。
- 国产控制器,已批量出货,有企业单月销量已达数百台,未来单月销量突破千台。
- 国产机器人各个核心部件,已全线开始批量进入国际大厂,并快速迭代,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大爆发的基础。
4.国产的机器人控制器,性价比更优
- 国产控制器的基础功能与进口相当,工艺包和智能算法更丰富,操作效率是进口的5倍,学习周期是进口1/40,售价是进口的1/3。
- 国产控制器的产品迭代速度、销量增速、二次开发的支持力度,远高于进口控制器。
终端大客户,会指定本体厂选用某家第三方控制器;贸易战导致终端大客户,优先选用国产自主可控的核心部件。这些都有利于国产控制器,更快地进入机器人上市公司和大厂。
5.年销万台本体品牌商,正在出现
- 2017~2019年,国产机器人的销量变化不大,但性能和智能化在持续提升、价格在持续下降。到了2020年,拐点到了,出现了仅成立1年,年销量达到近千台的高品质本体公司,且盈利!这在以前从未出现过。
- 关与本体的分析,详见:宋玉杰(uhardnet):年销万台工业机器人品牌商的投资机会!
6.通用的机器人控制器,占有率将>50%
- 通用控制器,2020年销量预计约1万台,在国产机器人本体的占有率约40%。
- 自研可对标进口性能的高品质控制器,每个本体公司每年需耗费数千万元资金。
- 数千家集成商和数百家本体商,基于几十种控制器做开发,开发者学习成本高,行业效率低。
- 控制器的本质是软件,用的人越多<=>越多人用,稳定性越好,边际成本越低。
- 用户和开发者,倒逼手机品牌商从Symbian、iOS、WebOS、Maemo、Meego、Blackberry、Android、WM等OS中,剩下iOS和Android。
- 再看PC行业有Windows;再看机床行业有广数、凯恩帝、华数等少数几家机床控制系统公司;车载行业有Android、QNX;激光切割行业控制系统公司有柏楚电子(688188),一家独大……
- 大规模应用的行业,大抵会有1、2家的通用的第三方控制系统公司。
- 基于以上分析,第三方机器人控制器,在本体的占有率将>50%。
7.控制器公司的净利润,可达数亿元
- 如上所述,几年后,预计中国机器人销量超过40万台,国产机器人占有率超过50%。
- 头部厂家的控制器占有率将>50%。
- 基于控制器上面的工艺包和算法会越来越多,附加值越来越高,未来每台净利润可超2000元。
- 单一头部厂家的净利润至少可达(保守的预测):40万台/年*50%国产率*50%占有率*2000元/台=2亿元/年。
8.投资控制器的回报,3年几十倍
现在以1~3亿估值投资,未来3~5年可获得几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。
补充话题:
机器人大厂,为什么没有使用第三方通用控制器?
- 其实很多大厂是基于Codesys,二次开发出“自研”控制器。而Codesys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工业运控软件平台。
- 传统的机器人价格昂贵、编程复杂,只能用在汽车、3C等少数行业,大厂自研控制器,自建封闭系统,各玩各的。现在时代不同了(You were right, but things have changed ),机器人行业要大发展,要进入广大的一般工业,就需要智能的统一的控制系统。
- 机器人行业要么自我封闭垂直整合,全球就40来万台;要么如其他行业,开放协同大爆发!
- 一些国内外机器人本体大厂,已经开始测试国产机器人控制器。不久的将来,控制器如同减速器一样,会进入国内本体大厂,不仅是因为价格低,更重要是因为更好的性能、UX和生态。(只是彼时,很难投进去了!)
行业研究讨论、控制器项目BP:uhardnet
作者:宋玉杰(uhardnet) 硬科技加速器创始人,硬科技的天使直投、FA融资顾问
来源:知乎 ,链接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80953884